于际民研究员应邀来太阳成官网学术交流

发布者:陆昀乔发布时间:2023-10-24浏览次数:10


1023日上午,崂山国家实验室于际民研究员应陈天宇教授邀请来太阳成官网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Bipolar control on millennial atmospheric CO2 changes over the past glacial cycle的学术报告。

于际民研究员的报告围绕千年尺度内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机制展开,特别关注了北大西洋冷期大气CO2浓度的多变性。冰芯的测量结果显示,冷期的CO2浓度的变化有多种形式,包括持续上升、下降或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然而仅依靠南大洋的作用无法充分解释这些不同趋势的形成机制,因此在千年尺度上深海通风如何影响大气中的CO2浓度的机制还有待探索。通过对北大西洋伊比利亚海岸末次冰期旋回的高分辨沉积物记录的测量,于际民研究员建立了详尽可靠的年龄框架,重建了深海碳酸盐浓度的演变。这些新数据与冰芯CO2记录相结合,揭示了涉及南大洋和北大西洋相互作用的多种海洋通风模式。这些模式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影响着深海碳储存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此外于际民研究员还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使用有孔虫硼同位素来重建海表水pCO2浓度,以及更长的深海碳酸盐通量记录,并分享了近期工作重点——IODP 397航次所获岩芯样品的初步分析结果。

于际民研究员的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会后交流讨论热烈。此次报告为太阳成官网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碳循环演变规律的机会,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本次学术交流会还得到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碳中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报告开始前,于际民研究员介绍在母校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的美好回忆

于际民研究员正在分享IODP 397航次岩芯的初步分析结果



报告人简介:

于际民博士,崂山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地球科学系获得本科(1999)和硕士学位(2002),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LLNL国家实验室和澳洲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历任学者、“未来学者”、高级研究员、教授职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21年起就职于崂山国家实验室。于际民博士长期从事古海洋、古气候研究,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碳酸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替代指标(如有孔虫B/Ca),重建不同时间尺度(轨道、千年)海洋碳酸盐体系演化历史,并结合模拟手段探究相关调控机制及其对大气CO2和气候的影响。近期工作侧重于IODP 397航次所获岩芯样品分析,以期提升我们对不同气候态条件下海洋碳循环调控机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