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简称“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18年4月23日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仙林校区朱共山楼A205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院士、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www陈骏院士、陈颙院士、许志琴院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技处和学院领导、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及相关师生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当日上午刘丛强院士主持会议。王汝成院长首先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实验室依托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及刚完成的主任换届情况。实验室原主任季峻峰教授总结汇报了实验室2017年度队伍建设和研究成果情况,并展望了2018年度工作重点。在与会专家充分讨论主任报告后,赵良、刘媛媛与徐红霞三位青年学术骨干做了专题学术报告。赵良副教授介绍了镁碳酸盐成核界面条件和结晶机制研究进展,并汇报了国家亟需的CO2矿物封存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工作进展;刘媛媛副教授集中介绍了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反应-迁移行为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地质应用潜力;徐红霞副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了新兴有机污染物及纳米颗粒物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研究新进展,并指出了该项研究在地下水污染预测和防治方面的重要价值。
学术委员会会场
当日下午,新任实验室主任陆现彩教授主持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讨论会,与会人员就实验室研究方向、目标定位、未来发展等方面发表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研究重点应当继续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保持并进一步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加强实验室科研文化建设,同时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在更高平台上获得认可。实验室主任陆现彩教授也表示,实验室未来的任务和使命还很艰巨,有压力的同时也非常有信心在“双一流”建设的平台上更好地推进实验室的发展。
最后,陈骏院士对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实验室应当立足于地球化学与水文学及水资源这两个学科的雄厚基础,坚持地质地球化学的学科特色,以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岩石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以及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四个宏观方向为研究领域,从地球物质循环的角度研究、解决更大的实际科学问题。陈骏院士对实验室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大家有信心、有激情地迎接挑战,共同努力创建美好的未来。
此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是对过去4年的一次重要工作回顾和阶段性总结,所形成的专家意见将为实验室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主要参会人员合影